模式动物,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不可替代的工具。
而模式动物研究,使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与对疾病治疗的探索更广阔、更精准和更高效。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Model Animal Research Center, MARC)暨教育部“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南京大学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独立教学科研机构。她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位于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占地100亩。
2001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在南京大学实施建立了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认定的“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这是南京大学在近15年来唯一获批的国家级科技平台。在这个影响了中国生物医学发展的关键项目创建的同时,“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应运而生。
从创立伊始,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平等、学习、合作”的科研氛围就吸引了诸多海内外杰出人才加入其中,共同投身科教事业。模式所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全套采用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院系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全部PI从国外留学、工作人员中引进。目前所内已历任五届所长,分别为高翔教授、杨中州教授、朱敏生教授、陈帅教授和李颜教授。
模式所现共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25人,教授和副教授全部为海外归国学者。其中,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6人,江苏省杰出青年2人。
20多年来,秉承着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精神,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立足国际化的前沿视野,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转化等方面,在海内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科学研究方面,模式所创造了数个海内外的“第一”和“之最”,比如,中国首例基于基因打靶的条件性敲除小鼠、中国首例基于Cas9的基因敲除小鼠、全球首例Cas9基因敲除猴、全球首例Cas9基因敲除犬(大力神和天狗)、全球最大的遗传工程小鼠资源中心,以及中国最完整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库。近几年,模式所研发的新冠模型ACE2小鼠更是助力了80余家科研院所进行了新冠相关研究。
同时,依托“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模式所已是国内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主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目前建立了生理稳态的免疫与代谢调控,器官发育与遗传疾病、肿瘤与干细胞、神经疾病与行为等多个研究方向。模式所以临床样本和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小鼠、果蝇、斑马鱼等模式动物,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整体动物等不同层次上研究分子调控、细胞功能、组织器官病理及疾病发生过程的生物学机制。
近十年,模式所成员承担研究了诸多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经费累积2.5亿元。在Natur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申报授权国内外专利50余项。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模式所一直具备着时代性和前沿化的影响力。模式所组建的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在10年后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小鼠资源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小鼠研究的资源核心单位,发起成立了“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学会”;2011年,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作为国内唯一的项目参与单位,与美、英、加、德、法等国的12个单位一起发起建立了“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联盟”。
目前,以“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交流互鉴”为己任,模式所持续举办了“遗传工程小鼠应用和表型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术研讨班”、“国际资源库暑期交流会”、“国际人源化小鼠模型研讨班”等国际化的特色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知识体系构建和实验技能锻炼”、“培养学术品位和塑造独立批判的学术素养”为目的,模式所借鉴参考了海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独立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同时,依托模式所深厚的国际科研和交流资源,除了每周的师生科研交流会,模式所还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大家前来交流国际最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成果,举办学术报告会;成立的“Marc学院”打通了不同年级间学子的沟通与交流,策划举办了丰富的课外活动,构建了师生学术共享、共成长的新空间;此外,以“科学贡献、科研素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等多维角度为选拔标准的“Marc之星”评选,激励和培养了诸多优秀学子成长为下一代生物科学领域的闪耀新星。
目前,所内现有研究生144名,毕业硕士生86名,毕业博士生255名,超过半数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出任教授或管理职位。
在产学研转化方面,模式所从创立之初就为国内生物基础科研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关键助力,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激活创新因子,将象牙塔里的科学资源有效转化为社会与市场中的经济优势。
目前,所内与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办公室紧密合作,经学校向多家企业授权了数十项专利;模式所仪器与动物中心对外开放,承接了多项企业和医院的横向合同;同时,校地联合转化研究院也在筹备完善中,助力所内课题组的多年研究成果孵化为高科技初创企业,形成产学研转化的系统创新链。当前,由模式所科研团队创立的科技企业已有8家,其中由高翔教授创办的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创造了科创版从成立到上市的最快纪录,也是起源于南京大学的唯一一家上交所科创版上市企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未来发展中,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以国际前沿化的科研优势为核心,以所内诸多留学归国学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初心为动力,推动科教之进步,赋能产业之兴盛,助力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科技制高点。
模式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创新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当年,(国内生物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如果要(在国际顶刊)发表文章,就必须要求有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数据,但当时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式动物研究所和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成立,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这些年,模式动物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非常好的声誉,也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
建立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是影响中国生物医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项目。2000年在科技部立项后,一直到2002年,全国各方人士都在竞标申请这个项目。经过当时专家组的评定,认为来自南京大学的高翔博士回答得最好,大部分专家的投票都是倾向于把这个项目放在南京。
——美国缅因州医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缅因州波特兰市政府科学理事会常务理事,生物医学科学顾问刘一农
模式动物研究所和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在成立时,集成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才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专业上)站到了国际舞台,(未来)还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科学家在此产生。
——原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副处长于海英
随着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深入,各个科研院所对实验动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在成立后,为我们国家的医学发展和科学研究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这个平台在我国体现出了很重要的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
模式动物研究所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帮助)我们把临床医学涉及到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的一些相关基础研究(助推)到了最高水平。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新力
我形容“模式动物研究所”就像是一个发动机,对于推动中国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