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新方向由新工具驱动。”
“不是AI为了科学,AI已然就是科学。”
“DNA才是真正的natural language。”
“经济有周期,科学只有时代。”
……
3月20日上午,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邀请到了华大集团CEO、全网粉丝超千万的尹烨博士走进模式所,以“硅基涌现智能,碳基接近永生”为主题,用前沿视野和通俗语言,讲述自己对生命科学的思考,解码未来生命图景。
01
在讲座开始之前,尹烨博士在模式所所长李颜的陪同下参观了动物房。“平台的搭建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拥有多先进的研究成果,没有自己的平台,永远会被别人‘卡脖子’。单单资源库一栋楼里就养了30多万只小鼠,令人印象深刻。”尹烨博士高度认可了模式所、资源库、集萃药康在搭建实验动物研发平台上所做出的贡献。
02
讲座在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主任、资源库共建单位集萃药康董事长高翔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人工智能(AI)发展的热潮涌起,从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医疗行业也被视作AI技术最可能“引爆”的行业。尹烨同样以此为切口,开启本次讲座。
在尹烨看来,人类科学的范式正在改变,从过去的观察实验、计算驱动走到“第五范式”——AI驱动。他举例AlphaFold3预测蛋白质结构,AI技术以“先算后验”的颠覆方法,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并降低研发成本。“技术革命的下一站必将是生命科学。”他指出,人工智能(AI)和生物技术(BT)融合的时代已然到来。
“AI+BT”的时代已来,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尹烨从“基因语言”讲到显微镜等新工具对科学发现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生命科学的权威性就在于量化的数据。“只有能源源不断产出数据的机构,才有真智能的未来。”尹烨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华大要在测序技术不断深入,他们要为生命数据的“金矿”造“铲子”。
有案例、有数据,更有对生命科学、AI技术的深入思索,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当然,尹烨还抛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
“如果将人类所有的神经元都与硅基芯片融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造出一个‘机械大脑’?在虚拟世界实现‘碳基永生’?”
“从事生命科学,也许不需要特别聪明的大脑,但一定要有特别丰富的想象。同学们可以到实验室,没事跟实验小鼠‘聊一聊’,或者尝试把小鼠带上珠峰测测数据,也许能有新发现。”
“最能改变世界的是基础科学。南京的科研实力很强,与周边城市相比很有竞争力,对于南京的发展,我们可以‘风物长宜放眼量’。”
……
尹烨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CEO的一天”——上午还在南京,下午就要去常州,明天一早飞回深圳。他结合自己在密集的工作安排中持续学习的经验,鼓励年轻人“尽我所能,敬我所不能”,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去拥抱时代变化。
“很有启发!”刘威是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一名毕业生,虽然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得知本次讲座后还是赶回来参加。 “之前就经常在网上刷尹烨博士的视频,非常喜欢他!”刘威说,自己现在从事的研究工作时常涉及AI技术的应用,“讲座上分享的内容,让我对未来的技术趋势有了把握,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03
从10点半到12点半,整整两个小时,报告厅内的交流讨论始终热烈。当与会者们还沉浸在对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思考中时,一个面向未来的探索合作早已在新区落地——3月初,南京大学与华大集团进行产学研合作签约,并在新区南大模式所揭牌启用一座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
据介绍,这座实验室,由华大智造投入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时空显微镜、单细胞液滴生成仪等尖端设备,并结合南大模式所打造的、全球最大的小鼠资源库,双方将在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高通量液滴分选以及自动化样本资源库等方面深入合作。
一边是全球最大的遗传工程小鼠资源中心,一边是最先进的测序工具,当这些小鼠模型都分析出大量有价值的生命科学数据,疾病机制解析、新药研发等也会由此“加码提速”,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向实际的医疗健康服务转化。
图文来源: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