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Dynamic information 资讯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资讯动态
南京大学与华大集团产学研合作揭牌仪式暨合作论坛交流会圆满落成
资讯动态 2025 2025-03-12 290 返回

2025年2月28日,南京大学与华大集团产学研合作签约揭牌仪式暨合作论坛交流会在双方的共同美好期许中圆满落成。此外,“南京大学-华大智造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正式揭牌。会议邀请到了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建,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王宏伟,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魏嘉,模式动物研究所创始人、国家遗传小鼠资源库主任、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以及南京大学、华大集团应邀出席的学者专家。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李颜主持。


1741791331227627.jpg


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


南京大学-华大智造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为何落地江北新区?

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表示,江北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有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人才聚集、有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空间。随着南京北站的项目推进,新区作为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俨然已经从发展的后卫变成了前锋。


1741791430136627.jpg

王伟 

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介绍,在新区生物医药谷,一条特色的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其中引领性产业便是基因与细胞产业,一大批优质项目在此集聚、发展、壮大。当越来越多的创新元素汇聚于此,在繁荣的产业生态中“共生互补”,还有更多创新成果值得期待。


1741791514149387.jpg

徐讯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模式动物研究所(简称模式所)所长李颜强调,模式所是南大唯一长期扎根在生物医药谷的科研院所,伴随着新区和药谷的发展而一路成长。希望通过努力,模式所能成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深度融,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在药谷聚集的排头兵。


1741791607130697.jpg

李颜

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


南京大学-华大智造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为何落地模式所?

会议开始,李颜讲述了两家单位的“渊源”。

模式所在1999年建立,同期建立了国家遗传小鼠资源库。利用基因技术构建疾病模型小鼠,模式所孵化出了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集萃药康)。目前模式所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简称小鼠资源库)依托集萃药康保存和提供遗传小鼠资源,服务全国科研机构,不仅推动了模式动物研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且解决了诸多转基因工具鼠的“卡脖子”问题。

华大基因也是在1999年建立,脱胎与北京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基因承担着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目前运营和管理国家基因库。近年华大基因在测序上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出了高通量测序仪,也解决了测序基础设备的“卡脖子”问题,。

两家单位的成立和发展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因为“基因”上的相似性和“惺惺相惜”,促成了本次华大智造DCS实验室落地模式所。


本次模式所与华大智造 “牵手共进”的重大目标是什么?

徐讯表明希望可以通过DCS实验室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实验工具,实现小鼠品系的全方位表型分析数据展示,进一步提升小鼠资源库品系的应用转化,协同推进模式所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这一国家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小鼠种子中心,而是全球最高质量的小鼠模型开发和繁育保种基地。


此外,本次论坛交流会还特别邀请到了9场在前言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为参加会议的嘉宾、专家以及模式所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学术报告分别邀请到的是华大研究院研究科学家Miguel Esteban,华大研究院领域方向首席科学家金鑫,华大研究院主任科学家陈亮,华大研究院主任科学家董璇,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董磊教授、南京大学化学院李劼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魏嘉,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主任医师史冬泉,模式所所长李颜教授。


华大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金鑫介绍了细胞游离DNA及华大集团基于血液游离DNA开发的一系列体外诊断技术,以及正在研发中的针对其他疾病游离DNA的创新型技术,为疾病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


1741791770155692.jpg

金鑫

华大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李颜教授就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应用展开介绍,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不仅仅是一个临床前评价的工具,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平台,同时李颜教授就DCS实验室深入探究人和小鼠免疫系统并以此指导人源化小鼠的优化应用提出设想。


1741791844181219.jpg

李颜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


科学家Miguel Esteban对人多能干细胞方向进展做了详细介绍,基于自主构建的8CLCs人干细胞,Miguel在猪胚胎中重建出人中肾,此外,他们还构建出猴的PSCs,并使其成功嵌合到猴胚胎内,最终构建出猴嵌合体,探索了干细胞在器官再生和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潜力。


1741791953789799.jpg

Miguel Esteban

华大科学家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主任医师史冬泉提及聚焦中性粒细胞与骨骼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免疫细胞在骨代谢和骨转移中的调控机制,为骨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741792103148462.jpg

史冬泉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主任医师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董磊谈到了基于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的复杂组织再生与细胞治疗新策略,推动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


1741792182521574.jpg

董磊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主任科学家陈亮讲述了利用华大自主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进一步区分细胞转录过程中RNA可变剪接,基于该方法解析果蝇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转录多样性,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持。


1741792348105457.jpg

陈亮

华大主任科学家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劼讲解了化学“垂钓”技术用于研究活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区分出对肿瘤高亲和力的TCR克隆,为进一步筛选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提供新工具,也为更多的体内互作的揭示提供新方法。


1741792458206175.jpg

李劼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主任科学家董旋基于多组学策略,系统筛选肿瘤新抗原,评估精准免疫治疗的疗效和耐药机制,发现肿瘤患者中的肿瘤新抗原存在异质性,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741792541716597.jpg

董旋

华大主任科学家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魏嘉就恶性肿瘤骨转移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发现骨转移病人在施加DKK1抑制剂结合PD-1免疫疗法取得显著的进展,为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提供重要方向。


1741792618762259.jpg

魏嘉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这些研究在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发育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模式所创始人、集萃药康董事长高翔教授在谢幕主持中强调,科学研究需要合作探索才会实现共赢发展,希望科研人多交流多联动,携手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的创新成果。

期待模式所、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与华大集团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模型动物、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人类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难题,还将为全球科研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和数据,助力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文字编辑:周小丽 张谨

图片拍摄:丁颖楠

责任编辑:张谨



返回